以下是圖文實錄。
陳麗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云南省生態環境廳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我們知道土壤污染防治是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內容,也是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障公眾健康的一項重要措施。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將向大家重點介紹“十三五”以來,云南省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主要情況。
首先,我向大家介紹今天出席新聞發布會并在發布臺就坐的領導。他們是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天喜先生,土壤生態環境處處長周波先生。今天來到發布會現場的還有省生態環境廳各處室和單位的負責人。
今天我們邀請到了中央駐滇部分新聞媒體和省級部分新聞媒體的朋友們。
歡迎大家!
今天發布會有兩項內容:一是請王天喜副廳長介紹我省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相關情況;二是回答大家關心的有關問題。
首先請王副廳長作介紹。有請!
王天喜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上午好!歡迎蒞臨本次新聞發布會,感謝大家對云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關注和支持!今天,我重點向媒體朋友們介紹“十三五”期間我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情況和下一步的初步考慮。
土壤污染防治是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內容,是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障公眾健康,“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的重要措施。2016年,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來,云南省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原則,按照“打基礎、建體系、守底線、防風險”工作思路,著力摸清底數、強化監管、推進試點,凈土保衛戰取得積極成效。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深入推進,污染地塊準入管理機制基本形成,土壤環境風險得到管控,全省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有效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人居環境安全。
1.摸清底數,高標準推進土壤環境質量狀況詳查
從2017年起,根據國家統一部署和安排,我們對全省不同類型、不同區域的1683萬畝農用地進行了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共布設點位43197個,摸清了農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積、分布及其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應用詳查成果開展全省土壤重金屬高背景區域劃定和高背景值區域重金屬對農產品影響調查工作;對全省3034個土壤污染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地塊)開展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基本掌握了全省重點行業企業用地污染的分布及其環境風險情況。
2.綜合施策,全面推進土壤污染源頭防控
圍繞涉重金屬行業污染防控、耕地周邊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土壤污染重點單位監管、工業固體廢物堆存場所排查和環境整治、化肥農藥使用零增長行動等實施了一系列防控工作,從源頭上阻斷土壤污染物的遷移。截至目前,已建立1343家全口徑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清單;完成國家下達云南省的重點重金屬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12%的目標;完成274家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整治任務,以超篩選值農用地為重點排查區域,持續推進第二階段污染源整治;動態更新云南省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督促104家企業建立或落實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制度,履行自行監測等法定義務;完成全省185個工業固體廢物堆存場所環境整治;測土配方施肥推廣覆蓋率達到91.2%,全省連續3年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
3.劃定類別,加快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
依據全省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成果,全力推進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種植結構調整或退耕還林還草、治理修復等工作。全面完成了129個縣(市、區)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定工作;截至目前,經初步核算,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面積達到1031.2萬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國家下達的目標要求。
4.聯動監管,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
以保障人居環境安全,防范人居環境風險為目標,省級生態環境、工信、自然資源和住建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污染地塊開發利用聯動監管的通知》和《關于進一步做好建設用地污染地塊再開發利用聯動監管的通知》,依法加強建設用地污染地塊開發利用聯動監管。生態環境廳、自然資源廳聯合印發相關工作規范,共同建立了全省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風險評估和效果評估報告審查管理體系。開展全省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現場檢查和污染地塊開發利用情況摸底調查工作,推動全省污染地塊安全利用核算工作。建立了建設用地調查名錄、風險評估名錄、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三名錄”,以及對應3個名錄移出的“三清單”,全省共錄入259個地塊?;就瓿梢伤莆廴镜貕K、污染地塊空間信息與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匯總,實現“一張圖”管理;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國家下達的目標要求。
5.積極探索,著力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先試
著力推進個舊市省級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以及15個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項目。截至目前,個舊市省級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完成15個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項目成果總結工作,初步形成一批經濟有效、可推廣應用的土壤污染修復、風險管控措施及模式,為在更大范圍實施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奠定技術基礎。
6.學習宣傳和貫徹土壤污染防治法,推動依法治土落地見效
省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有力地推動了全省《土壤法》的貫徹實施。利用電視、報刊及新媒體平臺等廣泛宣傳,增強企業依法履行土壤污染防治義務的自覺性和公眾的參與意識;加強法律法規政策宣講解讀,組織開展法律培訓,著力提高政府職能部門依法履行土壤污染防治監管職責的能力。加快地方立法,牽頭編制完成《云南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
總體上看,“十三五”期間,我省凈土保衛戰各項重點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由于云南省土壤污染歷史欠賬多,治理任務重,工作基礎薄弱,特別是在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建設用地準入、農用地分類管理、土壤環境監管能力建設等領域還存在許多困難和挑戰。“十四五”期間,云南省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要求,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突出依法治土、科學用土、精準治污,持續發力,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強化土壤污染防控。有序推進土壤污染治理修復,根據云南省農用地污染特點,持續推進以降低土壤污染物含量為目的的受污染耕地修復試點,篩選符合云南實際的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和風險管控應用技術,積極探索“環境修復+開發建設”的污染地塊修復模式。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持續推進耕地周邊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歷史遺留廢渣、尾礦庫排查整治,嚴格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環境監管。
二是全面推進農用地分類管理。掌握受污染耕地對主要種植農產品的影響,摸清耕地土壤污染成因,落實農用地分類管理制度,對安全利用類和嚴格管控類農用地依法采取風險管控措施,鞏固和提升超篩選值農用地安全利用成果,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三是深化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全面排查“6+1”行業關閉搬遷疑似污染地塊,納入“全國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系統”。進一步加強污染地塊開發利用全生命周期信息共享和聯動監管,嚴格污染地塊再開發利用準入管理。深入推進污染地塊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管理,強化建設用地風險管控和治理修復名錄管理,確保人居環境安全。
四是提升土壤環境監管能力。完善土壤污染防治地方標準體系和技術規范,健全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和應急體系,加強土壤污染防治技術支撐和執法隊伍能力建設,推動建立土壤環境監管平臺,逐步實現全省土壤環境監管數字化、信息化,著力提升全省土壤污染風險管控能力。
五是系統謀劃“十四五”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思路。認真總結“十三五”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進一步完善思路,鞏固成果,系統謀劃“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科學、精準打好升級版的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
六是加快立法,嚴格執法,提升依法治土水平。深入學習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依法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按照省人大的安排,抓緊修訂完善《云南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建議稿)》,按程序報請審議,力爭明年完成地方立法。加大打擊力度,嚴肅查處土壤污染違法行為。
朋友們,做好土壤生態環境保護,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對于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也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具體體現。讓我們共同努力,不斷提高我省土壤環境質量水平,為努力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建設中國最美麗省份作出應有的貢獻!
謝謝大家!
陳麗
謝謝王副廳長的介紹。下面,各位記者朋友們請提問。
新華網記者:剛才介紹了云南對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實行聯動監管,請具體介紹一下各部門之間職責劃分和聯動監管情況?
周波
為保障人居環境安全,《土壤污染防治法》明確了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制度。為進一步加強全省建設用地污染地塊再開發利用監督管理,落實建設用地污染地塊信息共享和聯動監管機制,有效防范人居環境風險,“十三五”期間我省建立了污染地塊聯動監管機制。
一是明確分工,協調聯動。
生態環境部門負責建立和管理疑似污染地塊名單和污染地塊名錄及相關活動的監督管理,監督指導調查評估、風險管控、治理修復和效果評估工作,并會同自然資源部門對污染地塊調查評估、效果評估等報告組織評審,更新管理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自然資源部門負責污染地塊再開發利用準入管理,及建立污染地塊空間信息與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
在編制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時,依據疑似污染地塊名單、污染地塊名錄及土壤環境質量評估結果,合理確定污染地塊的土地用途。加強對土地征收、收回、收購等環節監管。對不符合相應規劃用地土壤環境質量要求的污染地塊不得進入用地程序,切實保障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質量安全;工信部門負責配合生態環境部門建立轄區內疑似污染地塊名單和污染地塊名錄。
二是統籌部署,聯合排查。
2018年,生態環境、自然資源、住建、工信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污染地塊開發利用聯動監管的通知》,建立省、州、縣三級四部門“全國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系統”部門共享賬戶,初步建立了污染地塊工作協調和信息溝通機制。
2019年,生態環境、工信、自然資源、公安、住建等五部門及時轉發國家三部委聯合印發的《污染地塊環境社會風險防范和化解工作指南》,各州(市)、縣(市、區)政府建立污染地塊環境社會風險防范與化解工作協調機制,細化部門責任分工、強化協調溝通、實現聯動監管,建立土壤環境信息共享機制。
2020年,省級生態環境部門聯合自然資源部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建設用地污染地塊再開發利用管理工作的通知》,聯合開展污染地塊開發利用摸底調查,進一步明確兩部門依法加強建設用地污染地塊再開發利用監督管理要求,切實加強污染地塊聯動監管。
中國環境報記者:剛才提到云南實施了15個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項目成果總結,目前已經總結出哪些適用于我省土壤污染狀況的治理修復技術模式?
周波
云南省礦產資源豐富,礦冶企業及周邊地區土壤環境問題突出,云南土壤環境背景值高及礦冶等人為活動是造成土壤超標或污染的主要原因。無機物是影響農用地土壤質量的主要因素,主要污染物為鎘和砷。“十三五”期間,我省選取了具有區域代表性、典型性的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塊開展15個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項目,包括13個農用地類和2個污染地塊類。通過這些項目實施,總結出了幾種適合我省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的技術模式,例如:
1.典型鉛鋅礦區周邊農用地風險管控模式。
通過實施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工程,阻斷重金屬進入農田的途徑。采取“植物修復+化學、物理修復+農藝調控”組合技術模式,提出“監、管、防、控、治、修”六位一體的綜合解決方案,實現土壤重金屬總量減少、活性降低的目標,從根本上實現鉛鋅礦區域周邊土壤鎘、砷、鉛等重金屬污染風險管控,明顯改善當地土壤環境質量,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為鉛鋅礦區土壤環境治理修復提供技術模式和工程經驗示范。
2.環水有機農業土壤修復技術模式。
借鑒有機農業生產方式,開展土壤修復、質量提升與面源污染控制耦合技術的集成與示范,為規?;茝V有機種植以及云南高原湖泊周邊農業土壤修復、土質改良與面源污染防治建立可推廣應用的有機生產技術模式。
3.嚴格管控類農用地污染土壤風險管控模式。
按照嚴格管控類耕地種植結構調整的有關要求,積極探索“環境修復+產業扶貧”模式,把重度污染土壤風險管控措施與園林苗木基地、生態旅游及花卉種植、加工產業鏈條有機銜接,不僅解決了重度污染耕地嚴格管控問題,同時還為當地政府拓寬產業結構、增加農民就業提供了有力條件。
4.六價鉻污染場地原位還原穩定化修復模式。
采用原地異位化學還原穩定化修復六價鉻污染土壤;在土壤基坑及側壁布設防滲層,并開展表層清潔土覆土及水土保持措施;根據污染介質和類型,采用拆除分類原地異位修復的方式處理,探索六價鉻污染場地原地異位化學穩定化修復模式。
5.含汞鹽泥熱解吸、固化穩定化處理模式。
通過采用干化及破碎篩分預處理土壤,并通過間接熱解吸、固化穩定化修復處置后,進行安全填埋。采用污水收集、處理系統統一收集處理鹽泥堆場區域地下水、污染雨水、熱解吸工藝廢水、清洗廢水,實現污水不外排。該項目開創了國內汞間接熱解吸技術工程應用先例,為汞間接熱解吸技術應用總結了豐富經驗。
根據云南土壤污染特點不斷探索、篩選、總結,逐步形成一批適合我省土壤污染防治的易推廣、成本低、效果好的適用技術是一項長期工作,我廳將持續抓好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項目,為今后指導全省大部分地區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云南日報記者:剛剛您提到了要系統謀劃“十四五”我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能否簡要介紹一下“十四五”我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總體思路、總體目標?
周波
“十四五”時期,為更好的推動落實我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助力美麗云南建設,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總體思路以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為總原則,本著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鞏固提升“十三五”成果,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圍繞嚴守人居環境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這兩條底線,進一步強化污染源頭管控,持續推進農用地分類管理,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有序開展治理修復,全面提升監管水平,保障土壤安全利用,讓老百姓吃的放心,住得安心。
總體目標為到2025年,全省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見到成效,土壤環境質量呈現向好態勢,重點地區保持穩定,局部有所改善,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進一步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進一步管控。到2035年,全省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全面管控。
云南廣播電臺記者:云南省對安全利用類和嚴格管控類農用地采取了哪些特殊的風險管控措施?
王天喜
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是保障農產品安全,讓老百姓吃得放心的重要手段。國家根據土壤環境性質量狀況將農用地分為優先保護類、安全利用類、嚴格管控類實施分類管理。從詳查的情況看,我省絕大部分農用地環境質量狀況良好,屬優先保護類,有少部分超過篩選值,低于管制值,輕中度污染的農用地,可以采取安全利用措施;超過管制值的農用地,需要采取嚴格管控措施,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對優先保護類農用地,我們主要實施嚴格保護,確保其面積不減少,土壤環境質量不下降。
對安全利用類農用地,主要采取農藝調控和替代種植兩種措施。
農藝調控措施是通過田間水肥管理、輪作間作、病蟲害綠色防控、土壤改良、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易于實施的農藝措施,阻斷或最大程度減少農作物對重金屬的吸收累積,從而控制土壤中的重金屬經農作物吸收進入食物鏈。在識別污染敏感作物種類、重金屬種類和污染水平、土壤特征等基礎上,這是最佳的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治理的綜合調控方法。
替代種植即調整作物種植種類和品種,將原本種植的超標食用農產品改種非超標食用農產品或非食用農產品。鼓勵農用地經營主體對重度污染不宜再種植食用作物的耕地進行租賃流轉,替代種植非食用類的煙草、紅麻、蠶桑、苗木、花卉等作物,確保耕地得到安全利用。
對嚴格管控類農用地,主要采取種植結構調整、退耕還林還草、輪作休耕、輪牧休牧等。
陳麗
由于時間關系,今天的提問環節就到這里。
今天的發布會向大家介紹了云南省貫徹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總體情況、成效和亮點。并就農用地分類管理、建設用地準入如何開展聯動監管,土壤污染治理修復的技術模式等回答了大家關心關注的問題,同時還介紹了“十四五”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總體思路和總體目標。辛苦各位媒體朋友大力宣傳好、報道好。
再次感謝發布人的介紹,感謝各位的解答,也感謝各位媒體朋友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
來源:云南省生態環境廳
微信客服
官網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