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提升綠色生態優勢
趙勤認為,要堅持綠色理念,統籌經濟生態化與生態經濟化,鞏固提升綠色生態優勢,不斷夯實生態強省的經濟基礎。一是構建綠色生態產業體系。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前提,強化能耗、水耗、環保、安全和技術等標準約束,著力構建綠色生態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生物醫藥、生態農業、旅游康養、人工智能、電子信息等新興綠色生態產業;重點推進煤炭、石化、建材、煙草、食品、輕工等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研究完善自然資源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辦法,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和路徑。二是不斷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加強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修復治理,實施黑土地保護等重大保護修復工程,深入開展污染防治攻堅戰,繼續開展污染防治行動,特別要注重加強多污染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
張舒認為,堅持綠色底色,不僅是生態環境的好轉,更應是新發展理念的真正踐行。要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美麗”目標,必須從實際出發,構建嚴格的制度體系,在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致力于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經濟效益和我省人民的美好追求,用生態文明建設新突破為我省發展涂上最美的底色。
維護好生態安全
趙勤認為,生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國計民生,關系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十四五”時期,我省應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協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生態強省和美麗龍江。提高生態文明意識,增強生態強省的行動自覺。一要加快構建生態文化體系。在全省持續開展形式多樣的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強化生態安全意識、責任意識和道德意識,提高全社會對生態安全的認知水平、對生態風險的識別防控能力、對履行生態義務的責任擔當,增強生態強省建設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二要健全多元主體參與機制。通過組建生態環保組織、組織公益活動、召開生態文明論壇、定期發布生態環境信息等方式,搭建參與平臺,拓寬參與渠道和參與范圍,不斷強化社會公眾的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形成政府、企業和公眾保護生態環境的共治模式。三要提升生態文明制度的執行力。要強化生態文明制度意識,完善生態文明制度執行機制,不斷增強制度的權威性和執行力;加大對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的懲處力度,提高違法違規成本,讓制度成為剛性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張舒認為,要提升領導干部抓生態文明建設的能力,要加強理解把握習近平生態思想的學習力,增強生態文明建設行動自覺,并及時轉化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能力和治理效能。要加強我省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執行力與治理效能。把生態文明建設情況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范圍。要以嚴格監督考核及獎懲力使生態文明建設落地見效。
微信客服
官網二維碼